朱耷字画著名的有哪些
朱耷,生于1626年,死于1705年,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。
朱耷《水仙鸟石图》
朱耷在明灭亡后,曾剃发为僧,后修建道观,弃僧还俗。一生清贫,对明赤胆忠心,反抗清政府,创作两千余幅字画,其作品具有象征性,充满个性,生动形象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清张庚称"八大山人,有仙才,隐于书画。题跋多奇致,不甚解。书法有晋唐风格。擅画山水、花鸟、竹木、笔情纵恣,不拘成法,而苍劲圆润,时有逸气,所谓拙规矩于方圆,鄙精妍于彩绘也。襟怀浩落,慷慨啸歌,世目以狂。"
朱耷作品分为三类,书法,花鸟和山水。书法类有《临兰亭序轴》、《临“临河叙”四屏》,以及《行楷五言诗》等,画作有《桃实千秋》、《双鹑菊石图》、《猫石图》,以及《芭蕉幽禽》、《荷花水鸟图》、《鱼鸭图卷》、《疏林平远图》、《杨柳浴禽图轴》、《双松顽石图》、《枯木来禽图》、《松鹿图》、《古梅图轴》、《芙蓉竹鸡图》、《秋荷图轴》、《受百天鹿图》、《幽溪泛舟图轴》、《鹰蟹图》等。
朱耷遭受国破家亡的悲痛,命途多舛,身世背景复杂,这些经历也使他的性格变得倔强孤傲,行为狂躁,对他艺术创作也带来许多影响。朱耷以绘画为代表,但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,绘画作品气势磅礴,手法简练,独具一格,充满新意。朱耷书法著名的有哪些
八大山人朱耷(1626-1705),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。
朱耷书法欣赏
八大山人不仅画很著名,而且书法方面的造诣也很高,只不过书法方面的成就被画作所掩盖。八大山人的书体,融合了篆和草行,落笔自然,既有圆润的篆体,又有行书草的利落、大气。运用其独特的手法把书法的笔法、力度、气势、情感真情的流露和展现在作品中,不留痕迹的藏于其中。简单而言,就是用篆书的笔法写成行草。
八大山人在中年时写的自提《个山小像》最能体现自己年轻时的心境,其中部分句子具有嘲讽自己的意思,如“个山驴”“个山如吃”等,但这些隐晦的句子的更深意义是提醒自己勿忘国耻,勿忘明朝,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。八大山人离世前,书法水平已达到顶峰,如《行书四箴》、《昼锦堂记》、《般若波罗蜜心经》等,不以修饰,平淡而成,静穆而简练,不含有一丝人间世俗的气息。
列举几个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,《草书唐耿湋旧宅清源寺诗轴》、《书怀素圣母帖释文》、《行书半截碑真迹》、《行书手札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行书诗轴》等。八大山人在60岁后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,其作品中体现自己对清政府的反抗,具有强烈的民族仇恨。虽然他的书法算不上正统,但融入书法的情感和内涵却使他的书法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。八大山人朱耷是怎样的人
八大山人,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时为自己起的别号,也是朱耷创作作品最鼎盛时用的别号。
朱耷画像
朱耷为何要取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呢?对此,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,例如清著名历史学家陈鼎在《八大山人传》中这样写到:“八大者,四方四隅,皆我为大,无大于我也。”也有人认为“八大山人”这一别号和朱耷的身世有关,“八”指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第八代孙子,“大”与“耷”又同声,即承认自己是宁王的后裔,又体现对明朝的认祖忠心。最后一种与他的悲惨经历有关,国家灭亡,心情悲痛和剃发为僧的痛苦,使他在作品上署名时,常用草体把“八大”与“山人”四个字竖起来连着写,前两字看起来如“哭”字,后两字看起来如“笑”字。